●欽定四庫全書
明宫史卷五
(明)吕毖 撰
○内板書數
五倫書
計六十二本一千七百一頁
周易大全
計十二本一千一百十八頁
書傳大全
計十本七百六十一頁
詩傳大全
計十二本九百九頁
春秋大全
計十八本一千四百五十九頁
禮記大全
計十八本一千二百五十九頁
書傳
計六本五百八十三頁
易傳
計六本五百八十二頁
詩傳
計六本六百三十五頁
春秋傳
計四本四百四十頁
禮記
計八本一千六十二頁
四書大全
計二十本一千五百九十九頁
四書集註
計十本八百二十頁
性理大全
計三十本二千二百六十九頁
資治通鑑綱目
計四十本四千一百頁
續資治通鑑綱目
計十四本一千一百二十二頁少微
通鑑節要
計二十本一千四百三十八頁
資治通鑑節要續編
計二十本一千六百八十三頁
晏宏資治通鑑綱目
計三十本四千零二十頁
文獻通考
計一百本一萬八百三十六頁
歴代名臣奏議
計一百五十本九千九百二十頁
歴代通鑑纂要
計六十本三千六百三十二頁
大明會典
計一百四十本六千五百九十頁
事文類聚
計一百三十本八千三百六十頁
大明一統志
計四十本三千四百五十頁
明倫大典
計二十四本七百二十頁
大明集禮
計三十六本二千四百七十六頁
大學衍義
計二十本一千三百八十八頁
大學衍義補
計四十本三千六百頁
對類
計十二本八百七十三頁
諸司職掌
計三本四百二十八頁
大明官制
計三本三百十頁
御製大誥
計四本二百五十三頁
大明律
計二本二百七頁
御製文集
計八本七百十三頁
洪武正韻
計五本五百頁
御製詩集
計一本八十四頁
韻府羣玉
計十本一千四百頁
經史海篇直音
計五本五百十二頁
廣韻
計二本二百五十五頁
玉篇
計二本三百十五頁
經書音釋
計二本一百七頁
詩韻釋義
計二本一百五十八頁
四書白文
計六本三百十二頁
詩學大成
計十四本一千頁
爾雅埤雅
計四本三百九十七頁
許氏説文
計八本六百五十頁
孔子家語
計三本一百四十四頁
通書大全
計八本九百九十頁
列女傳
計三本一百二十五頁
神課金口訣
計二本二百四十頁
仁孝皇后勸善書
計十本八百七十六頁
臞仙肘後神樞
計二本一百六十八頁
雍熙樂府
計二十本一千七百五十三頁
選擇厯書
計二本二百五十六頁
三國志通俗演義
計二十四本二千一百五十頁
厯代臣鑒
計十本五百六十頁
貞觀政要
計六本三百七十頁
居家必用
計十本八百八十頁
聖學心法
計十本三百十五頁
釋文三注
計千字文七十一頁胡曽詩九十九頁蒙求一百四十五頁
飲膳正要
計三本一百七十五頁
唐賢三體詩
計二本一百七十二頁
古文精粹
計二本二百五十六頁
李白詩
計四本三百六頁
吕真人文集
計二本一百四十頁
髙皇后傳
計一本四十七頁
女訓
計一本四十九頁
内訓
計一本五十一頁
尚書孝經大學中庸
計五本三百三十六頁
選詩補注
計三本三百十二頁
唐詩鼓吹
計五本二百六十六頁
周易占法
計二本二百四十頁
草堂詩餘
計二本一百九十頁
恩紀含春堂詩
計二本二百四十頁
小四書
計三本二百四十頁
明心寶鑑
計二本二百十五頁
擊壤集
計四本三百五十頁
勸忍百箴
計四本三百頁
古文真寶
計四本三百九十一頁
醫要集覽
計六本二百八十頁
草韻辨體
計六本二百七十頁
増定華裔譯語
計十一本一千七百八頁
評史心見
計六本三百五十頁
通鑑博論
計三本二百九十頁
重刻證類本草
計十本一千二百四十五頁
皇明祖訓計
一本五十頁
養生類纂
計五本一百九十七頁
祖訓條章
計一本十二頁
釋氏源流應化事蹟
計四本四百四十頁
皇明典禮
計一本九十五頁
洪武禮制
計一本八十二頁
御製洪範篇序
計一本三十頁
稽古定制
計一本八十一頁
慈聖宣文皇太后女鑒
計一本六十九頁
鄭氏女孝經
計一本四十二頁
曹大家女訓
計一本十六頁
女誡直解
計一本四十八頁
劉向説苑
計五本三百二十五頁
内則詩
計一本六十二頁
勤政要典
計一本七十三頁
昭鑑録
計一本一百五十三頁
内令
計一本十二頁
外戚事鑒
計一本六十八頁
山居四要
計一本八十三頁
臞仙肘後經
計一本一百十二頁
玉匣記
計一本八十二頁
省躬録
計一本七十二頁
祥異賦
計一本四十九頁
步天歌
計一本八頁
傳心妙誤
計一本四十五頁
詳明算法
計一本一百十頁
草字碎金
計一本九十二頁
真字碎金
計一本九十二頁
千家姓
計一本二百九十二頁
為善陰隲
計四本三百七十二頁
小學書解
計一本一百六頁
忠經
計一本四十二頁
孝經大義
計一本四十三頁
歴代紀年
計一本三十六頁
四時歌曲
計一本十一頁
隨機應化錄
計一本六十頁
髙皇道徳經注解
計一本六十九頁
達靼字孝經
計一本四十二頁
醫按書
計一本三十二頁
蒙求白文
計一本三十九頁
山歌
計一本四頁
華裔譯語
計一本八十八頁
古字便覽
計一本五十二頁
八行遺字集
計一本二十八頁
警世篇
計一本三十一頁
忠經直
解計一本十六頁
太上感應靈篇
計一本九十二頁
憲綱
計一本五十頁
百家姓
計一本十頁
大學
計一本三十六頁
千字文
計一本十七頁
孝經
計一本十六頁
中庸
計一本五十六頁
千家詩
計一本四十四頁
四言雜字
計一本十二頁
神童詩
計一本二十頁
七言雜字
計一本十三頁
三字經
計一本二十六頁
啟蒙集
計一本四十頁
啟蒙書法【即永字八法】
計一本二十一頁
草訣百韻
計一本十四頁
草訣百韻歌
計一本四十頁
八行圖説
計一本四十一頁
孝經直解
計一本三十六頁
周公解夢書大全
計二本七十頁
四書直解
計二十六本一千八百四十頁
書經直解
計十三本八百五十六頁
通鑑直解
計二十五本一千四十二頁
帝鑑圖説
計六本三百五十六頁
劉向新序
計三本一百四十二頁
洪武正韻玊鍵
計二本一百三十頁
佛經一藏
計六百七十八函十八萬八十二頁共用白連四紙四萬五千二十三張藍絹五十三疋七尺四寸黄絹二十六疋二丈四尺一寸已上每疋長三丈二尺黄毛邊紙五百七十張黄連四紙三百四十七張藍毛邊紙四千九百十二張白户繇紙一萬八百九十五張黒墨二百八十六斤八兩白麫一千一百二十五斤明礬四十五斤
道經一藏
計五百十二函十二萬一千五百八十九頁共用白連四紙三萬八百九十七張藍絹一百八十二疋一丈八尺六寸藍毛邊紙三千十八張黄絹二十疋一丈六尺黄連四紙一百七十六張黄毛邊紙五百二張白户繇紙八千一百七張黑墨一百六十斤八兩白麫七百五十斤明礬二十五斤
畨經一藏
計一百四十七函十五萬七十四頁共用腰子白鹿紙一萬三千六百四十三張
大五大部經
華嚴經八十一本
大湼槃經四十二本
報恩經七本
金光明經十本
心地觀經八本
小五大部經
法華經七本
楞嚴經十本
佛母大孔雀經三本
地蔵經三本
梁皇懴十本
圓覺經
彌陀經
諸品經咒
金剛經註解一本一百四十七頁
華嚴小鈔一百十七本三千二百十八頁
諸真寶懴十二本
小道經一部
明宫史卷五
附錄:
明宮史五卷(内府藏本)
舊本題蘆城赤隱吕毖校次毖始末未詳葢明季宦官也其書敘述當時宫殿樓臺服食宴樂及宮闡諸襍事大抵冗碎猥鄙不足據爲典要至於内監職掌條内稱司禮監掌印秉筆秩尊視元輔權重視總憲云云尤爲悖妄葢厯代奄寺之權惟明爲最重厯代奄寺之禍亦惟明爲最深二百餘年之中盗持魁柄濁亂朝綱卒至於宗社邱墟生靈塗炭實爲漢唐宋元所未有迨其末造久假不歸視威福自專如其固有遂肆無忌憚筆之於書故迹其致亡之道雖亦多端要以寵任貂璫爲病本之所在也然其人可誅其事乃足爲炯鑑家語稱周明堂之四門有桀紂之象儀禮鄉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陳祥道禮書稱舊圖刻人形謂豐國之君嗜酒亡國因狀之以爲戒也漢書敘傳載乘輿幄座張畫屏風畫紂醉踞妲巳作長夜之樂班伯亦以爲警沈湎焉豈非借彼前車示其覆轍俾後來以此思懼乎我朝自列聖以來家法森嚴内竪不過供洒掃或違律令必正刑章不待於遠引周官委權冢宰而乾綱獨握宮掖肅淸巳足埀法於萬世乃猶防微杜漸慮遠思深特命繕錄斯編登諸冊府著前代亂亡之所自以昭示無窮伏考尚書有曰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詩大雅有曰儀鑒于殷亦越漢之高帝使陸賈作新語亦曰著秦之所以失與我之所以得葢時代彌近資考鏡者彌切也皇上於内殿叢編檢逢是帙闢其謬而仍存之聖人之所見者大矣謹恭錄諭旨弁冕簡端仰見衡鑒親操折衷衆論勒千古未有之鴻編皆義主勸懲言資法戒非徒以雕華浮艷爲藏弆之富也(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十二·史部三十八·政書類二)
事物初畧三十四卷(浙江廵撫採進本)
明吕毖撰毖字貞九吳縣人是編成於崇禎甲申雜記事物俚俗語言之所自始然多剽取事物紀原諸書不足以言考證之學(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六·子部三十六·雜家類存目三)
吕毖字貞九嘉定人也築樓居妙髙峰得辟穀法已遊終南樓居為僧所占歸不與校别構方丈於小桃源兼修隠形煉虚之道康熙甲辰先期築石穴至期捻訣坐化(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書名:明宮史
作者:呂毖(字貞九;號不詳) (明) (舊題)校次
部:史 類:政書類 屬:儀制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五卷。明刘若愚(1541—?)撰。若愚,明神宗万历年间太监,“善书、好学、有文”(《明史》)。魏忠贤心腹李永贞当权时,派刘入内直房管理文书笔墨之事。魏忠贤事败,刘被御史杨维垣弹劾,充孝陵净军。后因高攀龍等人被诬致死一案,李永贞被斩决,刘被处斩监候,久之得释免。囚禁之中,刘痛己之冤抑,作《酌中志》以自明。《酌中志》共二十三卷并附《黑头爰立纪略》一卷,记述晚明皇帝、后妃、太监、宫女事情及宫廷掌故。本书即明人吕瑟从《酌中志》中选出,相当于其中第十六到第二十卷,虽次序先后略有挪移,篇目题名小有改动,但内容基本一致,分金、木、水、火、土五集,分别就明之宫殿规制、内府职掌、内臣服佩、饮食好尚、内板书数等,从一个太监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明代宫廷建置及内廷日常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明代宫苑建筑规划之宏伟、占地之广阔、建筑物之繁多和壮丽、精巧是空前的,它大大扩充了元代宫苑。清代对其仅作了局部修整,基本维持了原来的格局。明代宫廷建置不仅限于今之“故宫”,而是占据了北京内城的绝大部分,本书所述为后代诸多写宫廷建筑著作所据,乃今日罕见之素材。本书现存有明钞本,后有“学津讨原”本及国学扶轮社排印本。北京出版社以上述诸本为据于1963年将之与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合刊出版,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印。
逺志之苖序 (清)汪琬 撰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清代·堯峰文鈔卷二十五)
前明御馬監太監劉若愚直隷延慶州左衛人崇禎初以魏忠賢黨下獄若愚自辨頗力在獄中纂此書所述妖書及客魏始末最悉巻首曰寺人小草又曰逺志之苖與酌中志畧大同小異此葢其稾本也予借諸文氏筆畫譌謬且襍以行草遂别加繕録而序之曰嗚乎凡國家之患一曰女寵二曰宦寺而外戚與藩鎭猶不與焉何也女子小人其類同其志同其闚伺也狡而深而其結納也亦近而便日夕於人主之側不蠱之以聲利即中之以土木導之以犬馬游幸未有不相為表裏者也然考諸前世所以亂且亡者徃徃成於宦寺而始於女寵漢有王聖與其女伯榮在内然後江京李閏之徒因之而黄門常侍遂熾唐有張良娣干豫政事然後李輔國程元振之徒因之而北司遂以亡唐葢女子小人皆足以致患而女寵之惑人主也尤甚牢根固蒂盤結於閨闥之間陽託人主之權而隂樹左右羣小以為援諫官之所不能糾而重臣之所不敢問此誠召亂之本也夫安得有不亾者哉前明亦然始之以鄭貴妃繼之以李選侍復繼之以乳媪客氏而魏忠賢始乘其隙竊弄人主之威福以號召同黨誅鉏異已外廷之覬覦富貴者又莫不夤縁朋比朝鄭李而夕客魏於是釀搢紳門户之禍者紛紜轇輵垂五十年及其末也賢人君子大則糜爛於詔獄次則銷磨於罷官遣戍而明之社稷遂浸滛傾仆而不可復支然則宦寺之為患又未有不由女寵者也嗚乎千尋之木非不髙也吞舟之魚非不大也至其腐敗則必自内始詩曰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後之長國家者可不戒哉可不慎哉